11
2002年11月
電話:(02)25850866 傳真:(02)25850844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53號B1 A室 
網址:http://www.yinqi.org/ Email:mf@cef.org.tw 
敬拜與獻身
饒孝楫(校園福音團契執行委員會主席)
  近年來台灣的教會有一股新興的潮流,令人憂心忡忡。似乎不少教會引導信徒們在一種假象的平安中盡情歡樂讚美,而獲得賞目的自我滿足。忽略了信仰的真義以及信仰在生活上所必須付出的重大代價。似乎信仰的重心僅在聚會中強烈表達敬拜的情緒,實在是很嚴重的偏失。

  一九九○年九月四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刊出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論晚清過期性內亂與洪楊悲劇」一文,該文中提到他自己在紐約參加大陸訪美的氣功大師嚴新(淵源於白蓮教)所主講的「氣功帶功講座」中,看到參加者有許多又哭又笑、載歌載舞,顫抖連連的忘情現象。此乃泛多異教中通靈的普遍情景,不可不察,當引為鑑。因此上帝絕不會喜悅衪的兒女是只沈醉於唱唱跳跳宗教行為中的一群。上帝所要求信徒的是「若有人要跟從我
,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十字架對耶穌而言是一個使命--遵行上帝的旨意,完成救贖的工作。背十字架對我們而言也是一個使命--遵行上帝的旨意,在各行各業,社會的各階層中傳揚基督的救贖大恩,成為上帝的見證人,以聖經的真理為我們人生的最高指導原則來生活和工作。如此來跟隨主,必須捨己並付出極大的代價,如同耶穌基督一樣。信仰沒有捷徑,更不是廉價品,信仰是主耶穌付上捨命流寶血的重價所買贖回來的子民對主耶穌的回應--完全的獻身, 不計代價的順服。

  難怪在先知彌迦的時代,當以色列民經常熱心地,樂而不疲地執行獻祭的條例時,他們自以為已經忠實地履行了宗教的義務,也已經大大地滿足了上帝對他們信仰的要求。哪知上帝卻藉先知彌迦嚴厲責備他們信仰的偏差:「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什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嗎?‥‥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衪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這對行禮如儀以嘴唇親近神,心卻遠離神的以色列人而言,真是一針見血,當頭棒喝。

  現代教會信徒最主要宗教活動就是主日崇拜,我們以為主日崇拜中的教拜儀式若弄得外表活力四射,熱烈忘我就是信仰的高峰,若彌迦在世恐怕只得搖頭嘆息。我當然贊成敬拜,因為上帝本是該受敬拜的,聖經也有敬拜的教導,但聖經卻強調:敬拜是一種聖潔生活的見證(詩96:5∼9)當以聖潔為妝飾敬拜耶和華。敬拜更是獻身為活祭的生活(
羅12:1)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你們如此事奉(原文係敬拜)乃是理所當然的。因此若是僅強調敬拜讚美中忘情的唱跳就滿足了上帝的心,那實在是謬解了敬拜的真義。若敬拜僅成為一種現代的宗教儀式,不論表達的多麼熱烈,都不能代替因敬虔而產生的獻身與順服。若敬拜只是不必付出代價的自我解放,那只是將信仰淡化的廉價代替品,很容易自我滿足,難怪成為眾人趨之若騖的潮流;而傳揚主耶穌親口宣示的「背十架跟隨主」的信息的人反而寥若晨星,而能身體力行的就更是屈指可數了。願我們在主面前深刻反省,
有所警惕。


唐乃華(合唱團女低音)

  實習新鮮人~從大學校園進入國小校園,好像是退後一大步,卻又在這一來一回的近程中,發現上帝真是奇妙。~

  今年六月從大學畢業,揮別師院的校門,揮別學生時代,帶著一顆充滿期待與炙熱的心,迎接「實習教師」一個嶄新的身分。七月一號開始到學校報到,之後就是整整兩個月
,每天下午四點若是能準時離開就算是提早下班,沒有青山綠水與風和日麗的假期;沒有自我陶醉與創作抒發的休閒,反而是面對工作,一個陌生又遊說自己要勇往向前的名詞。
暑假兩個月沒有學生,單單是行政實習,就把我整得哇哇大叫了,不知道為什麼,學校會有這麼多的事情,尤其當我知道別的學校實習老師輕鬆自在的待遇時,更是令我滿肚子的不服氣,如果說有收穫、大概是讓我深刻的體會創世紀中所說的「汗流滿面,才得餬口」

  每個星期二的晚上,我參加一個希伯來書查經的聚會,有一次講員講到上帝藉著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出埃及記十三章17節「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非利士人的路是一條近路,如果走這一條路,那以色列人「三天」就可以走到迦南地了,然而他們走了「四十年」。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路是近路,是容易走的路,是看起來好像比較舒服,是讓人容易選擇的路,而上帝卻不領以色列人走那裡,以色列人只能單單看雲柱
、火柱,跟隨神的腳蹤行。這一段經文很安慰我的心,我突然發現,在我斤斤計較工作時數,實習津貼時,有一個超越的視野,是掌管宇宙萬物的耶和華,祂豈不知道我前面的每一步,祂豈不看見我體內的每一根神經,祂豈不是掌管我生命的主,我現在所經歷、所遭遇的每一刻、每一事都不是隨意偶然的,我深深相信在實習工作中的每一項工作,每一個體會,都將為進迦南而準備。

  其實從畢業到現在,我發現上帝更是又真又活,從前我做學生的時候,因著我的生活與經歷,對神的認識只有一點點,但是當我生命中有新的跨越、新的突破與挑戰時,祂又使我大開眼界,驚嘆祂還有好多的豐富是我未曾遇見的,上帝按著祂的時間,一點一滴、
一步一步的讓我可以越來越認識祂,認識我未曾想過,未曾知道過的祂,有一種歷久彌新
,又永保新鮮的保證,真是太奇妙啦!


訪問整理/黃偉倫
  自幼錢國昌跟著篤信基督教的父親在每個星期天到教會上主日學,這是他信仰的啟蒙
。長大之後,他覺得信仰在生命中並非必需,而漸漸疏遠了上帝。在國立藝專就讀時,卻因為一位教官的帶領,讓錢 國昌重新認識了真理,並且受洗成為基督徒。

  自五歲開始學習小提琴起,錢國昌的一生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國立藝專,是他接受正規音樂教育的開始。自認沒有過人的天份,但在努力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對音樂的熱愛。服完兵役後於1991年 赴德國,旋即考上德國國立 Trossingen 音樂院,並獲得音樂家 Wolfram Konig 教授的賞識而成為其學生, 且擔任其至今唯一的助教。1993年錢國昌與 Konig 教授共組絃樂四重奏活躍於德奧的音樂界。1995年3月舉辦兩場公開的獨奏會,以評審一致同意的「該校最高成績」獲得小提琴演奏家文憑。

  在旅居歐洲的後四年當中,錢國昌累積了相當多的絃樂四重奏演奏經驗。經由 Konig 教授的推薦,錢國昌加入維也納當地的職業樂團 Goldberg 絃樂四重奏,並且每年應邀在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的音樂節演奏並錄製 CD。2000年2月該團獲得德國國立 Stuttgart 音樂院絃樂四重奏演奏家文憑,錢國昌是第一位獲得此文憑的華人。在合作過程中,錢國昌虛心地學習,努力吸收他們的音樂演奏風格。對一個外國人來說,在德奧國家的音樂界,除了專業能力之外,還要有相當好的語言能力,才能跟人共事,並且真正融入對方的文化與家庭當中。

  雖然錢國昌求學過程及經歷令人稱羨,但在燦爛玫瑰底下,卻是被美麗所遮掩的荊棘
!在德國的前兩年,因家境因難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持,錢國昌曾經打工掃地。在困難的日子中,他認識了自己的軟弱,也因此學會順服神。在禱告中,錢國昌將自己的未來交託予上帝,「順境中人易沉淪,逆境中才懂得倚靠 神,感謝上帝讓我在困境中學會交託並倚靠衪」。而兩年後神讓他以自己的專業和演奏達到經濟完全獨立,且於父親過世後分擔母親的經濟壓力。旅居歐洲九年,上帝的恩典數也數不清!神的信實與慈愛,就此烙印在錢國昌的心中,成為他一生的救贖!

  在歐洲的時日,錢國昌最懷念的是他在團契的生活,「那是一個由韓國人建立的國際組織‥‥」,講述這段過去時,錢國昌臉上眉飛色舞的表情可看出那段過去在他心中是多麼甜美。在當時團契中,帶給他最大的收穫是一對一查經及門徒訓練的經驗。如此屬靈方面的造就,使得錢國昌回台灣之後,便成為他目前積極參與音契服事的契機。


  中提琴(Viola)名稱,源自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古大提琴是一種夾於兩條腿之間拉奏的樂器。但其實古中提琴(Viola da braccio)才是中提琴與小提琴的前身,因為古中提琴是架在肩上拉奏的。

  中提琴是提琴類的中高音份子,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小提琴身高約六十公分),除此之外,它的外表與小提琴是一模一樣的。中提琴的弓比小提琴的略長也略重。中提琴從比中央C低八度音程的C開始,每根弦間隔五度音程(依次為C、G、D及A音)。它的空弦音域與大提琴完全相同,只不過比大提琴高一個八度。由於體積較大,音色顯得柔和而豐美。

  由於本身的尺寸不定,直接影響了演奏的技術,音域又夾在大小提琴之間,而最致命的是由十七世紀開始,最重要及最普遍的室內樂合奏,乃是由兩把小提琴配一把大提琴的三重奏鳴曲,中提琴因無用武之地,漸漸的差不多被作曲家們完全遺忘了,偶爾被採用,也不過是陪襯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而已,中提琴家並不存在,需要時只隨便找一個小提琴家來代替,由1700至1750年的半個世紀內甚至連製造家們也差不多完全停止了製造中提琴,中提琴在獨奏方面的活動,可以說是由二十世紀才開始的,事實上自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末並沒有真正的中提琴家中提琴手都是由小提琴手所兼職,最早的中提琴家,乃是十八世紀德國曼海姆的史塔密茲(Carl Stamitz 1745-1801)。在悠久的歲月間,中提琴只擔任強化管絃樂低音的任務,演奏內聲部的和聲,直到近代,才開始演奏重要的旋律或過門樂句,而且有時也擔任獨奏樂器
,其略具鼻音感的音質,給人一種悲悽沉重的感覺,中提琴雖然缺少小提琴的溫軟音色,卻具有獨特的表情和相當豐富的音質。

  中提琴的名曲欣賞有:白遼士--哈羅德在義大利。莫札特--小提琴、中提琴和絃樂協奏曲。理查.史特勞斯--唐吉珂德。華爾頓--中提琴協奏曲。在演奏的領域中,
每種樂器都有一些因其演奏的特性所發生的笑話,中提琴是弦樂器中最多笑話的,以下幾個笑話提供分享:

  問:中提琴手的手指和閃電有什麼相同點?
  答:閃電和手指永遠都不會打在同一個地方兩次。
  問:如何將小提琴譜改成中提琴來拉?
  答:速度記號除以二就好了。

算計與成全財務專欄
鍾惠蘋(音契財務組長)

「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
路加福音十四:28-30

  世人在算計成本時,總盡量節省開銷,為能謀取最高的利潤,因此人的因素和原則都可因利益而被抹殺。但在神眼中,人永遠是最寶貴的,祂曾為了找尋一雙迷失的羊而捨棄九十九羊,這是世人所想不通的本益比。求主讓我們有祂憐憫的心腸和遠光。深知能使人認識神,才是我們最大的喜樂。當我們在為各項事工做預算時,真能兼顧福音的緣故,和財務的考量。有花錢的信心和魄力,也有省錢的謹慎和精明;真是讓我們在算計成本和成全福音時有取捨的智慧。

  這個月感謝台北神召會的支持,他們不僅免費提供我們辦公室,詩班、樂團的練習場地,更因看到音契財務的不足,為此特別捐贈了50萬以補我們的欠缺。明年我們有許多事工要推廣,除了四月的古典聖樂之夜,6月的心靈樂篇,12月的聖誕音樂會外,我們計劃能向下扎根招募青少年管絃樂團;也希望擴大合唱團的編制,舉辦合唱之夜;在巴赫廳能徵選音樂新秀,計劃性的社區音樂會盼能帶動社區愛樂風氣;我們並期待能出一系列的有聲產品,包括以青少年為對象和聖樂改編的音樂;並進一步策劃音契聖樂學苑,期由教導教會司琴和合唱指揮的課程打響第一炮,一連串的計劃和執行,都需人力和財力的配合,期待您持續的代禱、捐贈和推廣,讓音契的事工越多樣化,在音樂界、教會和社會有更多影響。讓我們在成立基金會的「異象」和在主裡所許下的「雄心」一直如起初的清晰在你我心中。


音契基金會 10 月收支報表 單位以新台幣計
項目上月結餘奉獻收入(劃撥/現金/包括利息等)支出本月結餘累計結餘
經常費 -$644,872 $648,557 $203,168 $445,389 -$199,483
音樂佈道會 $32,951 $4,500 $12,090 -$7,590 $25,361
青少年事工$8,500$0$0$0$8,500
影音製作 $228,540 $0 $15,060 -$15,060 $213,480
音樂會 $106,215 $0 $31,000 -$31,000 $75,215
藝文廣場活動 $38,561 $73,650 $107,623 -$33,973 $4,588
室內樂集 -$35,777 $0 $0 $0 -$35,777
詩班訓練 $24,500 $11,500 $9,000 $2,500 $27,000
 消息與代禱
  • 台北巴赫廳甄選2003年3-6月《巴赫新聲》節目,詳情請洽音契辦公室劉融融或黃偉倫先生。
  • 駱惠珠「詠嘆調與歌曲集」以及「永恆、喜樂、祝福」聖歌專輯雙CD已出版,特價每套400元,請向音契辦公室訂購。
  • 音契總監金希文從10月起開始到各教會主日崇拜傳遞音契異象與負擔,有意願的弟兄姊妹與教會,可電洽音契辦公室黃偉倫先生。
  • 藝文廣場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AM10:00--PM8:30,歡迎多加利用。
    更正啟事
  • 第10期音契樂訊主題文章作者宋文勝是音契基金會董事,因轉檔緣故誤刊為董事長,
    在此更正並向讀者道歉。
    音契最New消息 合唱草葉集I
  • 年輕的歲月由新生代作曲家專為當代青少年譜寫的合唱專輯,將於12月正式出版,每張定價350元,凡於2002年12月31日前預購優惠價為300元,請上音契網站 www.yinqi.org 訂購。

    敢不敢向全新的合唱曲挑戰?
    「它」可以提昇合唱技巧!
    「它」可以突破只唱古早抗戰歌曲的窘境!
    「它」可以有更多合唱曲的選擇!
    「它」可以在合唱比賽中一枝獨秀!
    「它」到底是什麼呢?
    「它」就是「年輕的歲月」
    -----------------------讓你聽了還想再聽;唱了還想再唱的歌。

巴赫廳音樂會
  • 台北國際青少年長笛室內樂團
    2002年聖誕的祝福音樂會
    2002/12/14(六)PM 3:30(自由入場)聲子樂集.林希哲 打擊樂音樂會

  • 2002/11/22(五) PM 7:30
    國立陽明大學活動中心 表演廳(自由入場)

  • 2002/11/23(六) PM 7:30
    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綜合大樓 表演廳(自由入場)

契友音樂會
  • 歲末音樂會—今夜"新"光燦爛
    第三屆樂壇新秀聲樂大賽優勝者(莊皓芳....等)
    12/27(五)PM 7:30新舞台(250/400/600元)


捐贈戶名: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郵局劃撥帳號:19577978
銀行帳號:140-150-199345
(第一商業銀行 北台北分行)
出版者/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發行人/潘 冀   總 編/連雅文
美 編/鄭聿君   電子報/劉松青
※ 本報為Html格式,您必須在網路連線狀態下,才能看到報中圖片及連結外部網址 ※
本刊文章若蒙轉載,我們深感榮幸,若告知本刊一聲,將更感激
...............【欲取消訂閱本報者請來信】【閱報疑難詢問】...............